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谢灵宁 朱小坤
1. 新浪网一直对微博(Weibo.com)寄予厚望。这家公司多年来尽管多数时候处于传统门户领域的领头地位,但也一直被腾讯、网易、搜狐等互联网门户公司追赶,始终没有形成足够多的壁垒。新浪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多来自于互联网广告,而网易和搜狐等公司则因为及时抓住了网络游戏等新兴业务为自己带来大量利润,其中腾讯公司更是借助QQ客户端建立了一个虚拟网络世界,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寄予厚望 jì yǔ hòu wàng place high hopes on
壁垒 bì lěi barrier
2. 微博业务似乎为新浪带来了转机。这主要得益于微博产品的潜在社交属性。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的新一代社交网络赢得了华尔街分析师的高昂估值,而一度被视为中国的Facebook+Twitter的新浪网,其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2011年第四季度,华尔街对新浪微博业务的最高估值记录是50亿美元,而整个新浪的总市值也不过69亿美元。
转机 zhuǎn jī a favourable turn
估值 gū zhí evaluation
水涨船高 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when the river rises the boat floats high
3. 这个2009年8月上线的产品,三年以来累积了3.24亿注册用户。但新浪就跟微博客的创始者Twitter一样,庞大的用户量和流量,一直很难转化为盈利能力,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它试着推出自己的自主广告系统,也在展示广告、企业微博、社交游戏、应用平台做出了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在用户的眼中,新浪微博更像是新浪作为媒体的一个延伸,新浪微博的社交商业模式也因此一直摇摆不定。在此之前,在2011年的第三季度曾冲至历史高位的新浪股价,也从每股147美元跌至55美元左右。
累积 lěi jī to accumulate
盈利 yíng lì to earn; to gain
延伸 yán shēn streching; to extend
摇摆不定 yáo bǎn bú dìng swing
4. 对于新浪来说,微博业务成为事关公司命运的一场豪赌。这家中国互联网门户的开创者多年前一直受制于股东和公司高管对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CEO曹国伟通过管理层收购(MBO)平息了内耗,现在,他面临着公司发展方向的又一次关键选择。
事关 shì guān concerning
受制于 shòu zhì yú be subject to
争夺 zhēng duó strive for
内耗 nèi hào in-fighting
面临 miàn lín be confronted with
5. 2012年第一季度,新浪的运营开支达到了6410万美元,而在2011年同期,这一数字还被控制在4000万美元以内。在财报发布之后的电话会议中,新浪承认这些开支大多用在了微博业务上。
运营开支 yùn yíng kāi zhī operating cost
同期 tóng qī the same term
6. “由于对微博平台的投资,新浪的亏损还将加剧。”曹国伟说。在这个季度,尽管广告营收相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9%,但新浪公司还是亏损了1370万美元。
亏损 kuī sǔn loss; deficit
加剧 jiā jù aggravate
7. 而与此同时,2012年第一季度,腾讯网络的广告业务收入达到8580万美元,搜狐在线广告总收入为8300万美元,而新浪品牌广告营收为7850万美元,排名第三,仅仅领先于专注于发展网络游戏的网易。要知道来自门户广告的收入一直是新浪最主要的营收来源,这家公司也常年位列传统“四大门户”广告营收的第一位。
与此同时 yǔ cǐ tóng shí at the same time; meanwhile
排名 pái míng ranking
领先于 lǐng xiān yú ahead of
专注 zhuān zhù focus on
位列 wèi liè rank
8. 很难说对微博的热情和投入导致广告收入被对手超越,但留给新浪未来的机会,显然是这个微博。
投入 tóu rù input; investment in
导致 dǎo zhì lead to
对手 duì shǒu opponent
超越 chǎoyuè exceed
9. 此时在投资者期待的目光下,新浪微博已经运营了不短的时间。这家由前CFO掌管的公司需要向投资人表明自己的投入物有所值。
物有所值 good value for money
10. 这应该是新浪网急于推出会员收费业务的一个原因。新浪微博付费会员体系在6月18日上线,它直截了当地表明新浪微博希望向用户“收费”的意愿。用户每月花上10元钱,可以获得专属标识、专属勋章、微博等级加速,并且还有在微博用户广场上优先推荐等“特权”。
直截了当 zhí jié liǎo dàng straightforward
专属标识 zhuān shǔ biāo zhì exclusive logo
专属勋章 zhuān shǔ xūn zhāng exclusive medal
特权 tè quán privilege
11. 从推出的时机上看,付费会员的推出多少显得有些仓促。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你很容易理解这一点:这个产品的“言论平台”色彩仍然浓厚,身份加V、微博内容马上就能得到数百上千次转发的名人,对这些特权并不怎么在意;而对于数量众多的普通用户,因为对言论地位并无改善,特权的吸引力又显得稍有不足。
仓促 cāng cù hurry
言论平台 yán lùn píng tái publish platform
转发 zhuǎn fā retweet
在意 zài yì care
12. “新浪微博超过80%的被转发内容仍然来自那些加V的名人。”一家微博营销公司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这是最近一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新兴行业,通常利用那些受到广泛关注的微博账号进行广告和营销活动。
13. 但关注人数上限提高、好友生日短信提醒这样的功能,多少表明新浪微博仍然愿意在加强产品的社交属性上更进一步。
14. “(新浪希望)提供一个环境,可以让在意社交属性的用户有不同的选择。”一位接受采访的新浪微博内部人士承认说。从长远看,如果后续功能足够吸引用户,那么新的体系就有可能形成,这种相对平等的环境不同于“粉丝追随名人”的氛围,有助于让新浪微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交产 品”。
15. 不过,直接收费的生硬做法反而会挫伤用户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基于可能出现的负效应, Facebook和Twitter甚至也没有推出对用户的直接收费策略,Twitter尽管提出对商业会员收费的设想,但也迟迟未付诸实施。对于新浪来说,设想用户花10块钱购买、使用一个社交网络产品似乎是一个好主意,不过,还要看用户对新浪微博产品是否有足够的忠诚度和认同度。
16. 新浪遭遇的一个难题是,在很多用户眼里,新浪微博更多是一个只限于言论和信息的网络媒体,或者说是一个“公知”们吵架的平台。
17. 所以新浪一直着力于如何增强产品的社交属性这件事情上。
18. 典型代表是2011年上半年推出的“微群”,这是微博用户主页上的独立版块,用共同的话题或者活动聚集粉丝。它的计划是通过发帖、评论等形式,加强互动,最终促进用户间的“互粉”。
19. 这一产品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来自新浪内部的数据说,新浪微博的每天活跃用户约为2000万人,内容和言论依然是用户之间联系的核心,能够双向互粉的用户并不多。微博达人的条件是互粉数超过30个,目前名字前标注了星形符号的“达人”只有200多万。
20. 新浪微博试图加强社交属性的原因并不令人好奇。要知道,新浪微博数十亿美元的估值,更多来自于这个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社交产品带来的未来想象力。
……
(未完)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one to comment !